电子设备生产、组装及维护过程中,电路板表面易附着助焊剂残留、油污、粉尘、金属杂质等污染物,若不及时清除,可能引发电路短路、接触不良等问题。针对不同污染物及使用场景,行业内形成了多种成熟的清洗方案,其中清洗剂的选用是核心环节。下文将对电路板清洗常用的清洗剂类型展开详细解析。

水基清洗剂:环保型清洗的主流选择
水基清洗剂以水为主要溶剂,搭配表面活性剂、螯合剂、缓蚀剂等助剂复配而成。其核心优势在于环保性能,不含有机溶剂的挥发性成分,对操作人员健康影响较小,且废弃物处理更易符合环保标准。
在清洗原理上,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,增强对污染物的湿润与渗透能力;螯合剂可与金属杂质形成稳定螯合物,避免其残留于电路板表面;缓蚀剂则能有效保护电路板基材及焊点,防止清洗过程中出现腐蚀现象。这类清洗剂适用于清洗助焊剂残留、水溶性污染物及部分轻度油污,在消费电子、通讯设备等对环保要求较高的领域应用广泛。
使用水基清洗剂时,需配合适当的清洗工艺,如超声波清洗、喷淋清洗等,以提升清洗效率。清洗完成后,需进行充分漂洗并快速烘干,避免电路板表面残留水分导致氧化锈蚀。
溶剂型清洗剂:高效去污的传统方案
溶剂型清洗剂以有机溶液为主要成分,依据成分差异可分为卤代烃类、醇类、酮类等多种类型。其突出特点是去污能力强,对油脂、松香类助焊剂残留等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溶解作用,清洗速度快,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高效清洁。
卤代烃类清洗剂曾因清洗效果优异而得到广泛应用,但其具有一定挥发性,且部分品种对环境存在潜在影响,目前其使用范围已逐渐受到限制。醇类清洗剂如异丙醇,具有挥发性适中、对部分污染物溶解力强的特点,常应用于中轻度污染的电路板清洗。酮类清洗剂溶解能力更强,但挥发性和刺激性相对较高,使用时需做好通风防护措施。
溶剂型清洗剂使用过程中,需关注其挥发性带来的安全问题,做好防火、防爆及人员防护,同时需妥善处理废弃溶剂,避免环境污染。
半水基清洗剂:兼顾高效与环保的折中方案
半水基清洗剂融合了水基与溶剂型清洗剂的优势,以水和有机溶剂为基础成分,搭配相应助剂构成。其既保留了有机溶剂对油污、松香等污染物的高效溶解能力,又借助水的稀释作用降低了溶剂的挥发性和刺激性,同时通过助剂的加入提升了清洗稳定性和对基材的保护性。
这类清洗剂的清洗过程通常分为两步:先利用溶剂成分溶解顽固污染物,再通过水基体系进行漂洗,将残留污染物和清洗剂彻底去除。其适用场景较为广泛,既能应对较严重的油污污染,又能满足一定的环保要求,在精密电子元件、复杂电路板清洗中具有独特优势。
使用半水基清洗剂时,需严格控制水与溶剂的配比比例,确保清洗效果与安全性达到平衡,同时做好清洗后的漂洗和烘干工序。
电路板清洗工作中,清洗剂的选择需综合考量污染物类型、电路板材质、环保要求及生产工艺等多方面因素。水基清洗剂以环保见长,溶剂型清洗剂以高效为优,半水基清洗剂则实现了两者的折中平衡。无论选择何种清洗剂,都需规范执行清洗操作流程,做好安全防护与环保处理工作,以保障电路板清洁质量,为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。